
年入200万美金,3个辍学大学生写的AI工具火爆外网!
年入200万美金,3个辍学大学生写的AI工具火爆外网!说实话,看到这个项目估值接近 1 亿美金的时候,我有点震惊。这是最近海内外都很火的一款 AI 工具,Same.new。上线 8 周,就吸引了 35 万用户,年化收入做到 200 万美元。创始团队和 Same.new 的产品数据一样叛逆,3 个辍学的大学生,平均年龄 21。
说实话,看到这个项目估值接近 1 亿美金的时候,我有点震惊。这是最近海内外都很火的一款 AI 工具,Same.new。上线 8 周,就吸引了 35 万用户,年化收入做到 200 万美元。创始团队和 Same.new 的产品数据一样叛逆,3 个辍学的大学生,平均年龄 21。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 Cursor、v0、Perplexity、Lovable、Bold 这些服务数百万用户的顶级 AI agent 产品,竟然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?它们全部都不是基于任何 AI 框架构建的。
最近,BetterYeah AI 宣布完成了国内 AI Agent 赛道目前公开的规模最大的融资。
在AI教育之前,教育行业已经历过多轮技术驱动的变革,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创新是在线教育。此前在线教育的发展,是中国互联网与教育产业变革交织的缩影。
暑假将至,很多家庭开始给孩子选择辅导班。然而,传统辅导班的弊端让人为难。
这不只是一次产品发布,更是数字办公从「AI ready」走向「AI 真正落地」的时刻。
vivo AI Lab发布AI多模态新模型了,专门面向端侧设计,紧凑高效~
2025 年,大模型又一次刷新了人类的认知边界,AI 模拟高考成绩大幅跃升,已达到清华、北大的录取线。但另一方面,这也让人感到些许焦虑。
在 AI 领域,我们对模型的期待总是既要、又要、还要:模型要强,速度要快,成本还要低。但实际应用时,高质量的向量表征往往意味着庞大的数据体积,既拖慢检索速度,也推高存储和内存消耗。
2025 年已经过半, 文本生成大模型是否已经进入下半场了? OpenAI 完全不重视 API 市场? Grok3 根本没人用? 「大模型战」未来的走向如何?